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天端--工程在线】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求助]谁有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案(坡屋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1-9 21:33: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谁有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案(坡屋面)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2
发表于 2005-11-16 16:41:29 | 只看该作者

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法

<TABLE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 width="100%" border=0>

<TR>
<TD height=25><B>斜屋面混凝土浇筑方法</B></TD></TR>
<TR>
<TD class=tb>一、施工方法 <BR><BR>    1.单面模板法:此法是坡屋面混凝土施工中较常用的简易法,但影响浇筑质量的方面较多,如屋面坡度的大小,模板的光滑程度和坍落度的影响等。因混凝土无法按常规振捣而导致不密实,须待混凝土处于初凝阶段再振捣。此时混凝土的可塑性降低,再振捣势必造成混凝土的内伤和裂纹。为此,在施工中应采用一些措施,如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30-50mm,利用焊接板筋做抗滑移带和确定混凝土流向、分段施工等。为了保证板面的平整度,随捣随用1:2.5水泥砂浆抹平。 <BR><BR>    2.双面夹板法。东西坡度要达到75℃,必须采用双面夹板法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施工需要用短钢筋作支架,并加设止水片,以控制屋面厚度和止水、防渗。在两模板外侧面中部设尺寸为400x400mm混凝土浇注孔。 <BR><BR>    从两种施工方法比较来看,双面夹板法混凝土局部多蜂窝.不易振实,但总体混凝土密实。经淋水试验,渗漏多在穿加固铁丝部位;单面模板法表面无蜂窝、孔洞,但渗漏较普遍,漏点难找,修补困难。 <BR><BR>    二、分析建议 <BR><BR>    1.斜屋面混凝土在单面模板上施工主要靠混凝土自身的凝结力、模板面的摩阻力和钢筋网的张拉阻力的限制,至混凝土硬化成型后不再沿斜面下滑。如果模板超过一定角度后,在混凝土振捣时,模板对混凝土的摩阻力不足以抵消混凝土顺模板面的下滑力。混凝土初凝前,如缓慢位移持续发生,易导致混凝土不密实和内伤而渗漏。故建议当屋面的坡度大于26’时,不宜采用单面模板法施工。 <BR><BR>    2.双面模板法可以保证混凝土板达到内实外光的要求。但由于板的厚度小  (一般仅为100mm),除去钢筋和保护层,中间间隙小于50mm,若钢筋绑扎存在误差,则振捣棒更难插入。因此施工中必须注意防止钢筋位移及混凝土浇注不到位而造成的蜂窝。因无法观察到模板内混凝土的饱满度,可以敲击听音检查,并在板底采用附着式振捣器,使混凝土下淌充实。振捣时,采用Φ33小振动棒,按序插振,防止漏插。对于死角部位可以采用板外振与人工插钎相结合。对于此法施工,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具体根据施工时的温度确定,一般控制在50-70mm。为保证层面的结构安全和防水效果,对坡度大的斜屋面,应优先选用双面夹板法。 <BR><BR>    3.由于模板支撑系统承受斜屋面的横向推力,因此,必须设置斜撑。应两面同时顺向浇筑混凝土,以减少侧压力,使焊接钢筋同时双面受力。防止混凝土单侧浇筑使支架发生位移而一边倒,甚至发生坍塌事故。 <BR><BR>    4.斜屋面混凝土施工受到高处作业、坡度大小、形状变化和槽沟等多方面影响,支模及浇筑混凝土均比较困难。由于混凝土板表面积大,失水快和人员上下不便洒水困难等原因.故需特别做好养护工作: <BR><BR>    5.斜屋面的工程造价大大高于平屋顶造价,所以减少防水层次,提高防水效果,是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因此,确保斜屋面板混凝土的密实度十分重要。 <BR><BR>    6.利用大流动性的高性能混凝土或免振自密实混凝土,是方便斜屋面施工的有效途径。 <BR></TD></TR></TABL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10-7-20 07:58:20 | 只看该作者
坡屋面工程施工方案,2008
本工程2.3期2-13#楼设计为坡屋面。根据施工要求屋面瓦施工为湿作业。
一、坡屋面
1、屋面做法
A.浅灰色瓦屋面;
B.3厚1:2水泥砂浆;
C.40厚钢筋细石混凝土,内配Φ6@500;
D.120厚的笨板保温铺贴;
E.4+4厚的SBS防水卷材施工,墙面上返500;
F、最薄处20厚1:2.5水泥砂浆,隔气层;
J、现浇混凝土板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水泥、水泥砂浆、基层处理剂、防水卷材、保温板、砼等,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有产品合格证,需复试的材料必须进行复试。
2.工具主要有:木抹子、铁抹子、直尺、皮刮子、木刮尺、平板振动器、砂浆拌和机、砼搅拌机、手提式切割机、木锤、滚筒等。
三、施工工艺
(一)基层
1、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
2、基层表面应平整,将基层表面砂浆及污物清除干净,在施工前浇水湿润。
3、基层存在凹凸不平、蜂窝、孔洞等现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修补,确保表面平整。
(二)找平层
1.做法: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2.为了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或空铺卷材条。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纵横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m。
3.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其具体施工方法为:
4.检查屋面板等基层是否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铺砂浆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有保温层时,不得洒水)。
5.缝高同找平层厚度,缝宽20mm左右,用小木条或金属条嵌缝。
6.砂浆铺设应按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最好在每分格内一次连续铺成,严格掌握坡度,可用2m左右长的方尺找平。天沟一般先用轻质砼找坡。
7.待砂浆稍收水后,用抹子压实抹平;终凝前,轻轻取出嵌缝条,完工后表面少踩踏。
8.铺设找平层12h后,需洒水养护养护。
(三)卷材防水层
做法:一层3厚SBS防水卷材,第二层自带板岩3厚SBS防水卷材。
1.施工顺序:
A.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
B.大面积屋面施工时,为提高工效和加强管理,可根据面积大小、屋面形状、施工工艺顺序、人员数量等因素划分流水施工段。施工段的界限宜设在屋脊、天沟、变形缝等处。
C、找平层凝固且干燥(含水率不大于6%)后,方可涂刷基层处理剂。
2.防水层施工滚铺:卷材起始端铺贴完成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滚铺。持枪人位于卷材滚筒的前方,按上述方法同时加热卷材和基层的搭接处,推滚卷材人蹲在已铺好的卷材起始端上面,等卷材充分加热后缓缓推压卷材,并随时注意卷材的平整顺直和搭接缝宽度。其后紧跟一人从中间向两边抹压卷材,赶出气泡,并用刮刀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压接边缝。搭接缝施工:热熔卷材表面一般有一层防粘隔离层膜,因此在热熔粘接缝之前,应先将下层卷材表面的隔离层烧掉,以利搭接严密。操作时,由持枪人手持烫板(隔火板)柄,将烫板沿搭接粉线后退,喷枪火焰随烫板移动喷枪应离开卷材50~100。贴靠烫板。移动速度要控制合适,以刚好熔去隔离膜为宜。烫板和喷枪要密切配合,以免烧损卷材。
3.卷材间搭接宽度为100毫米。
4.细部节点处理:“一头、二缝、三口、四角”。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中的节点构造施工;三口:檐口、出入口、水落口的处理。施工时在口的周围要贴增强附加层,并嵌密缝材料,以防翘边呛水渗漏;四角:即防水基层与女儿墙、管道等相互形成的阴阳角,阴阳角要形成圆弧形,应增设增强附加层,转角上部嵌填密封材料等措施。
(四)保温层
1.做法:120厚聚笨板保温满铺,檐沟内为30厚的挤塑板。
2.铺设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干燥。
3.保温板不应破碎、缺棱掉角,铺设时遇有缺棱掉角破碎不齐的,应锯平拼接使用。
4.干铺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基层表面,铺平、垫稳,分层铺设时,上下接缝应互相错开,接缝处应用同类材料碎屑填嵌饱满。
5.粘贴的板状保温块材,应铺砌平整、严实,分层铺设的接缝应错开,胶粘剂选用水泥砂浆,板缝间或缺角处应用碎屑加胶料拌匀填补严密。
(五)、细石混凝土层
1.普通细石砼层施工:
A.分格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可按下述原则设置:
(1)纵横分格缝一般不大于6m,或“一间一分格”分格面积不超过36m2为宜。
(2)分格缝宽宜为10~20mm。
2.浇捣细石砼层
A.浇捣砼前,应将隔离层表面浮渣、杂物清除干净;检查隔离层质量及平整度、排水坡度和完整性;支好分格缝模板,标出混凝土浇捣厚度,厚度不宜小于40mm。
2.材料及混凝土质量严格保证,随时检查是否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及规定的坍落度,并按规定制作检验的试块。加入外加剂时,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搅拌均匀。
3.混凝土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和离析。
4.混凝土的浇捣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
5.一个发格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捣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6.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如无振捣器,可先用木棍待插捣,再用小滚(30~40kg,长600mm左右)来回滚压,边插捣边滚压,直至密实和表面泛浆,泛浆后用铁抹子压实抹平,并要确保防水层的设计厚度和排水坡度。
7.铺设、振动、滚压混凝土时,必须严格保证钢筋间距及位置的准确。
8.混凝土收水初凝后,及时取出分格缝隔板,用铁抹子第二次压实抹光,并及时修补分格缝的缺损部分,做到平直整齐;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三次压实抹光,要求做到表面平光,不起砂、起层、无抹板压痕为止,抹压时,不得洒干水泥或干水泥砂浆。
9.待混凝土终凝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应优先采用表面喷洒养护剂养护,也可用蓄水养护法或稻草、麦草、锯末、草袋等覆盖后浇水养护不少于14d,养护期间保证覆盖材料的湿润,并禁止闲人上屋面踩踏或在上继续施工。
(六)屋面瓦施工
堆放屋面瓦    选屋面瓦    铺装屋面瓦    屋脊瓦铺装    封檐
瓦铺装     屋面节点施工     屋面验收
1.屋面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缺损的屋面瓦不得使用。
2.堆瓦按照要求屋面瓦长边侧立堆放,堆放长条型,高度不宜超过4~5层,堆放、运瓦时要稳拿轻放。
3.选瓦时,砂眼、裂缝、掉角、缺边等不符合质量要求不得使用。
4.上屋面瓦时,待基层验收合格方可将屋面瓦运至屋面。
5.屋面瓦铺装首先从下檐口的右边为起点,从右到左、从下到上铺装,檐口瓦必须挑出檐口50~70㎜,瓦的后爪均应挂在挂瓦条上,瓦与瓦之间应落槽密合。
6.屋脊瓦和檐口瓦施工时,应拉通线从从右到左铺装,采用1:2的水泥砂浆,将屋脊瓦的搭接处密封抹平。檐口瓦从下到上铺装并采用屋脊瓦相同方法施工。
7.节点施工
四、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拖鞋,必须戴安全帽。
2.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严禁酒后作业。
3.检查洞、坑、沟、口等危险处的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备。
4.用塔吊吊料时,指挥人员与塔机司机应注意配合,操作人员应随时站稳。
5.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不得随意移动临时照明线,不得将衣物等挂在电线上。
6.每班后,应清扫车道上的混凝土余浆、垃圾,清理出的垃圾,不得随意向下抛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10-7-20 07:58:45 | 只看该作者
坡屋面工程施工方案,2008
本工程2.3期2-13#楼设计为坡屋面。根据施工要求屋面瓦施工为湿作业。
一、坡屋面
1、屋面做法
A.浅灰色瓦屋面;
B.3厚1:2水泥砂浆;
C.40厚钢筋细石混凝土,内配Φ6@500;
D.120厚的笨板保温铺贴;
E.4+4厚的SBS防水卷材施工,墙面上返500;
F、最薄处20厚1:2.5水泥砂浆,隔气层;
J、现浇混凝土板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水泥、水泥砂浆、基层处理剂、防水卷材、保温板、砼等,材料质量符合相应标准,有产品合格证,需复试的材料必须进行复试。
2.工具主要有:木抹子、铁抹子、直尺、皮刮子、木刮尺、平板振动器、砂浆拌和机、砼搅拌机、手提式切割机、木锤、滚筒等。
三、施工工艺
(一)基层
1、基层必须牢固,无松动现象。
2、基层表面应平整,将基层表面砂浆及污物清除干净,在施工前浇水湿润。
3、基层存在凹凸不平、蜂窝、孔洞等现象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修补,确保表面平整。
(二)找平层
1.做法:20厚1:2水泥砂浆找平层。
2.为了避免或减少找平层开裂,找平层宜留设分格缝,缝宽为20mm,并嵌填密封材料或空铺卷材条。分格缝兼作排汽屋面的排汽道时,可适当加宽,并应与保温层连通。纵横缝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6m。
3.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水落口周围直径500mm范围内坡度不应小于5%。其具体施工方法为:
4.检查屋面板等基层是否牢固,不得有松动现象。铺砂浆前,基层表面应清扫干净并洒水湿润(有保温层时,不得洒水)。
5.缝高同找平层厚度,缝宽20mm左右,用小木条或金属条嵌缝。
6.砂浆铺设应按由远到近、由高到低的程序进行,最好在每分格内一次连续铺成,严格掌握坡度,可用2m左右长的方尺找平。天沟一般先用轻质砼找坡。
7.待砂浆稍收水后,用抹子压实抹平;终凝前,轻轻取出嵌缝条,完工后表面少踩踏。
8.铺设找平层12h后,需洒水养护养护。
(三)卷材防水层
做法:一层3厚SBS防水卷材,第二层自带板岩3厚SBS防水卷材。
1.施工顺序:
A.防水层施工时,应先做好节点、附加层和屋面排水比较集中部位(如屋面与水落口连接处,檐口、天沟、檐沟、屋面转角处、板端缝等)的处理,然后由屋面最低标高处向上施工。铺贴天沟、檐沟卷材时,宜顺天沟、檐口方向,减少搭接。
B.大面积屋面施工时,为提高工效和加强管理,可根据面积大小、屋面形状、施工工艺顺序、人员数量等因素划分流水施工段。施工段的界限宜设在屋脊、天沟、变形缝等处。
C、找平层凝固且干燥(含水率不大于6%)后,方可涂刷基层处理剂。
2.防水层施工滚铺:卷材起始端铺贴完成后即可进行大面积滚铺。持枪人位于卷材滚筒的前方,按上述方法同时加热卷材和基层的搭接处,推滚卷材人蹲在已铺好的卷材起始端上面,等卷材充分加热后缓缓推压卷材,并随时注意卷材的平整顺直和搭接缝宽度。其后紧跟一人从中间向两边抹压卷材,赶出气泡,并用刮刀将溢出的热熔胶刮压接边缝。搭接缝施工:热熔卷材表面一般有一层防粘隔离层膜,因此在热熔粘接缝之前,应先将下层卷材表面的隔离层烧掉,以利搭接严密。操作时,由持枪人手持烫板(隔火板)柄,将烫板沿搭接粉线后退,喷枪火焰随烫板移动喷枪应离开卷材50~100。贴靠烫板。移动速度要控制合适,以刚好熔去隔离膜为宜。烫板和喷枪要密切配合,以免烧损卷材。
3.卷材间搭接宽度为100毫米。
4.细部节点处理:“一头、二缝、三口、四角”。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中的节点构造施工;三口:檐口、出入口、水落口的处理。施工时在口的周围要贴增强附加层,并嵌密缝材料,以防翘边呛水渗漏;四角:即防水基层与女儿墙、管道等相互形成的阴阳角,阴阳角要形成圆弧形,应增设增强附加层,转角上部嵌填密封材料等措施。
(四)保温层
1.做法:120厚聚笨板保温满铺,檐沟内为30厚的挤塑板。
2.铺设保温层的基层应平整、干净、干燥。
3.保温板不应破碎、缺棱掉角,铺设时遇有缺棱掉角破碎不齐的,应锯平拼接使用。
4.干铺板状保温材料,应紧靠基层表面,铺平、垫稳,分层铺设时,上下接缝应互相错开,接缝处应用同类材料碎屑填嵌饱满。
5.粘贴的板状保温块材,应铺砌平整、严实,分层铺设的接缝应错开,胶粘剂选用水泥砂浆,板缝间或缺角处应用碎屑加胶料拌匀填补严密。
(五)、细石混凝土层
1.普通细石砼层施工:
A.分格缝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如设计无明确规定时,可按下述原则设置:
(1)纵横分格缝一般不大于6m,或“一间一分格”分格面积不超过36m2为宜。
(2)分格缝宽宜为10~20mm。
2.浇捣细石砼层
A.浇捣砼前,应将隔离层表面浮渣、杂物清除干净;检查隔离层质量及平整度、排水坡度和完整性;支好分格缝模板,标出混凝土浇捣厚度,厚度不宜小于40mm。
2.材料及混凝土质量严格保证,随时检查是否按配合比准确计量及规定的坍落度,并按规定制作检验的试块。加入外加剂时,应准确计量,投料顺序得当,搅拌均匀。
3.混凝土搅拌应采用机械搅拌,搅拌时间不少于2min。混凝土运输过程中应防止漏浆和离析。
4.混凝土的浇捣按“先远后近、先高后低”的原则进行。
5.一个发格缝范围内的混凝土必须一次浇捣完成,不得留施工缝。
6.混凝土宜采用机械振捣,如无振捣器,可先用木棍待插捣,再用小滚(30~40kg,长600mm左右)来回滚压,边插捣边滚压,直至密实和表面泛浆,泛浆后用铁抹子压实抹平,并要确保防水层的设计厚度和排水坡度。
7.铺设、振动、滚压混凝土时,必须严格保证钢筋间距及位置的准确。
8.混凝土收水初凝后,及时取出分格缝隔板,用铁抹子第二次压实抹光,并及时修补分格缝的缺损部分,做到平直整齐;待混凝土终凝前进行第三次压实抹光,要求做到表面平光,不起砂、起层、无抹板压痕为止,抹压时,不得洒干水泥或干水泥砂浆。
9.待混凝土终凝后,必须立即进行养护,应优先采用表面喷洒养护剂养护,也可用蓄水养护法或稻草、麦草、锯末、草袋等覆盖后浇水养护不少于14d,养护期间保证覆盖材料的湿润,并禁止闲人上屋面踩踏或在上继续施工。
(六)屋面瓦施工
堆放屋面瓦    选屋面瓦    铺装屋面瓦    屋脊瓦铺装    封檐
瓦铺装     屋面节点施工     屋面验收
1.屋面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缺损的屋面瓦不得使用。
2.堆瓦按照要求屋面瓦长边侧立堆放,堆放长条型,高度不宜超过4~5层,堆放、运瓦时要稳拿轻放。
3.选瓦时,砂眼、裂缝、掉角、缺边等不符合质量要求不得使用。
4.上屋面瓦时,待基层验收合格方可将屋面瓦运至屋面。
5.屋面瓦铺装首先从下檐口的右边为起点,从右到左、从下到上铺装,檐口瓦必须挑出檐口50~70㎜,瓦的后爪均应挂在挂瓦条上,瓦与瓦之间应落槽密合。
6.屋脊瓦和檐口瓦施工时,应拉通线从从右到左铺装,采用1:2的水泥砂浆,将屋脊瓦的搭接处密封抹平。檐口瓦从下到上铺装并采用屋脊瓦相同方法施工。
7.节点施工
四、安全措施
1.作业人员禁止穿硬底鞋、拖鞋,必须戴安全帽。
2.作业人员进入现场,必须遵守安全生产纪律,严禁酒后作业。
3.检查洞、坑、沟、口等危险处的防护设施和安全标志是否齐备。
4.用塔吊吊料时,指挥人员与塔机司机应注意配合,操作人员应随时站稳。
5.夜间施工应有足够的照明,不得随意移动临时照明线,不得将衣物等挂在电线上。
6.每班后,应清扫车道上的混凝土余浆、垃圾,清理出的垃圾,不得随意向下抛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特别声明:本站资料全部来自互联网和网站会员上传,若侵犯作者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管理员:〖快乐小屋〗 QQ:273469910 邮箱:273469910@qq.com

QQ|Archiver|手机版|【天端--工程在线】    

GMT+8, 2024-9-22 06:5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